各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草湖项目区公共服务局、财政局: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要求,全面落实兵团党委、兵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安排,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25〕20号)要求,现就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通知如下。
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供给
(一)支持企业稳岗拓岗。对招用毕业年度、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足额缴纳3个月以上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企业、社会组织,按规定给予1500元/人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对企业吸纳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按照企业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之和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延续实施国有企业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至2026年12月31日。
(二)加大访企拓岗力度。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2024年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本校平均水平的二级院(系)领导班子成员和专业负责人平均每人走访或联系用人单位不少于10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持续开展全国大中城市联合招聘、人社局长校园行等专项行动,走访吸纳高校毕业生较多的企业,加大岗位归集推送力度。
(三)统筹实施基层服务项目。加强人社、教育、团委等部门联动,加快推动各项基层服务项目实施,计划名额继续向南疆师市倾斜,确保8月底前招募人员全部上岗。其中,2025年计划招募特岗教师625人、西部计划志愿者2878人、“三支一扶”计划1150人、大学生村医118人。
(四)稳定公共部门岗位。通过盘活编制存量、统筹退休空岗等方式,深度挖掘教育、医疗卫生类事业单位岗位,全年招聘事业单位人员5000人左右,确保8月底前完成事业单位面向2025届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工作。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等设立助教、助管、助理等岗位300个左右。积极动员国有企业扩大招录计划,落实一次性增人增资、扩岗补助政策,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左右。
(五)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加大新产业、新业态支持力度,加强创业载体建设,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全链条扶持,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可申请最高额度30万元、最长期限3年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给予贷款实际利率50%的财政贴息。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孵化载体要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等创业者提供。完善城镇优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产城融合水平,支持高校毕业生多渠道灵活就业,符合条件的最高可按个人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二、全力支持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六)实施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落实教育部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要求,鼓励高校开设“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重点支持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赋能就业培训。指导高校组织社会需求不足相关学科专业毕业生参与“微专业”或培训课程学习,优化知识和技能结构,通过考核后可获得相应学习证明。鼓励高校建立更灵活的学习制度,允许近年持续就业状况不佳相关专业学生按规定转专业或辅修其他专业。推进急需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与教学内容实质性更新迭代,根据需要超常规增设一批学科专业点。
(七)精准帮助提升就业能力。建立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与高校就业机构常态化联系机制,依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职业技能培训和“马兰花”创业培训,组织开展“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项目制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特点,加强数字人才培育。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工学一体化、学徒制、项目化等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岗位核心技能、关键技术实操实训,提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技能水平。
(八)广泛组织实践锻炼。实施青年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2025年计划募集不少于4200个就业见习岗位,优化见习单位结构,丰富岗位募集渠道,重点提供一批适合毕业生的管理类、技术类、科研类的高质量见习岗位。强化见习跟踪帮扶,鼓励见习单位留用见习人员,对见习期未满即与见习人员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将剩余期限见习补贴按月补发给见习单位。
三、提供暖心就业服务
(九)提升求职招聘活动实效。持续推动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困难帮扶等“六进”校园。常态化开展“职引未来 就在兵团”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组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校园,定期组织小型、专业性、行业性专场招聘活动。
(十)落实精准就业帮扶。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对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普遍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及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聚焦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脱贫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残疾等困难毕业生,按照1000元/人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十一)建立岗位归集发布机制。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支持计划,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资源优势和经开区就业服务站抵前服务作用,依托兵团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网等载体,加强岗位归集和发布力度,便捷高校毕业生集中选岗就业。
四、加强就业服务保障
(十二)提升服务效能。畅通高校毕业生求助途径、招聘渠道,发布经办机构目录及政策服务清单,大力推进服务事项“直补快办”“打包办、提速办”,推动政策集中兑现,提高政策落实率。全面开放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畅通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加大异地求职服务力度,依托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资源,为异地求职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解读、岗位推介、职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
(十三)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持续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严厉打击培训贷、付费实习、虚假招聘等就业领域违法行为。加强招聘行为监管,指导用人单位合理设置招聘条件,不得发布性别、民族等歧视性信息,虚假、欺诈等非法信息及与岗位职责适配性无关的限制性条件。用好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热线,及时受理、查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过程中的侵权线索,维护合法就业权益。
(十四)营造良好环境。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服务宣传,发布公开信、政策清单、服务项目清单、招聘活动清单,提升政策服务知晓度。选树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案例,用身边人鲜活事例激励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
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兵团教育局
兵团财政局
2025年6月12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单位: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和职业能力建设处)
